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等促进全球发展繁荣的中国声音频频唱响国际舞台,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春回大地,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国栋为春耕忙得脚不沾地:组织干部到田间地头宣传惠农补贴政策,组织农业专家帮助农民选购种子化肥……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今年刚割的第一刀蜜,整整有4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从严治党,赢得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说。如今的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指引下,我们重新编制了村庄发展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开发底线和环境承载上限,将余村打造成开放式的4A级旅游景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做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把这一科学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当前,省农业农村厅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抓紧研究编制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市、县率先建设农业强市、农业强县。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头等大事。全力打造小麦、花生、生猪等20条优势特色产业链。扎实实施种业振兴六大行动,加快建设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水产和家禽种质资源库。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移风易俗和乡村治理,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我省开展万亿级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积极发展高效种养业,着力打造好11个国家级、33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示范带动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快打造宣传推介美豫名品豫农优品等公共品牌。
本报讯(记者 刘晓波)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省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创建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县20个、示范乡镇100个、示范村1000个。我省开展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行动,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羊产业,做优家禽产业,做特水产产业。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不少,已经进入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的新阶段,关键要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提升设施养殖和设施渔业发展。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农业强省的目标任务,稳住三农基本盘意义重大。畜牧业与农业相辅相成、相互成就,要加快推进我省由畜牧大省向畜牧强省转变,把畜牧业打造成为农业强省的先导产业。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亦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加快补齐农机短板,力争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以上。截至去年,我省粮食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生猪存栏量、食用菌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和神农种业实验室入驻中原农谷,第一产业增加值5817.78亿元,同比增长4.8%,为全省发展大局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提升食用菌设施,力争全年食用菌产量达到180万吨。探索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模式,加快推进在建2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
我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培育,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领域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培训高素质农民6万人以上。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质量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必须在设施农业上挖潜力。我省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分类分区域新建高标准农田255万亩、改造提升280万亩。建设农业强省,利器在科技。今年三农工作怎么干?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给出的关键词是:编制一个规划、开展七大行动、守牢一条底线。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我省守牢农村改革底线、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农业生产风险底线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营造良好氛围
相较于传统餐饮食品转型,宛禾米线自带电商基因是出圈的又一因素。数据显示,2022年,宛禾米线占据麻酱米线赛道40%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856.1%。
宛禾香食品的另一合伙人田光远是名90后,负责市场销售、新品研发的他从一开始就确立了通过线上开拓市场的发展定位。用鸡汤熬制的细米线浇上芝麻酱,辅之以糊葱花、炸花生,这样的一碗米线南阳人熟悉又喜爱。
去年以来,南阳市确立了肉食品加工、粮油加工、食用菌3条重点食品产业链,分别形成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及1+9图谱清单,内乡、镇平、西峡等县区分别形成了龙头带动的产业集群,全市食品产业集群整体规模向千亿级迈进。在研发宛禾米线的过程中,范祥等人精准抓住南阳米线的突出特点,通过汤包、料包的丰富搭配打响了麻酱米线这个新品类。
3月30日,在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食品产业园,宛禾香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范祥告诉记者,从2020年落户建厂后,企业规模飞速扩大。南阳米线在本地认可度很高,但以前只局限于现煮堂食的形式。细米线配麻酱就是南阳米线。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通讯员 吴双这个2万平方米的新厂房投入使用后,产能已经提升到日产30万袋米线。
2021年,成立不到两年的宛禾香食品推出了主打线上销售的方便包装宛禾米线。2020年起,已经营了20多家传统米线店的范祥,与两位合伙人成立了宛禾香食品,推出包装型方便米线并主攻电商销售,开辟出了一条新赛道。
从想念系列网红面、方城烩面到以宛禾米线为代表的南阳米线,越来越多的传统南阳味道正跃然出圈,这其中离不开南阳市对食品产业发展的引导支持。我们的生产基地在南阳,电商营销放在郑州,物流仓设在漯河,这个布局从企业成立之初就形成了。
目前,在国内多家行业品牌排行榜上,宛禾米线已可与李子柒满小饱嗨吃家等一线品牌比肩,且成为相关品类的代表性品牌。宛禾米线为何能迅速出圈?首先靠的是破壁。
2018年到2022年,米粉米线类的市场规模翻了一番达到1324亿元,我们可以说赶上了好时候。规模扩张的背后,是销量和品牌的异军突起。田光远说,新零售浪潮推动了方便米粉米线品类的热销,在众多细分产品中,品牌要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发展,就要把生产链、供应链融入更大的市场。范祥说,他们立足于南阳米线的特色,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到去年年底,这个新生品牌已经跻身淘宝等平台的米线米粉类十大品牌榜,线上销售额超亿元在新能源领域,中石油新发展绿色能源服务中心、特来电中原总部等项目的引进,将深度构建郑东新区车联网、能源网、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新能源物联网。
其中,中原超级总部基地项目将采用世界先进水平的建筑设计和高端智能化设施,打造成国内新一代超级总部经济区的标杆,为总部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中铁一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和恒兴建设集团等建筑企业总部,增强了郑东新区总部产业的聚合与升级能力。
参会的企业代表评价,此次区域招商项目的集中签约,释放出郑州市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强烈信号。值得关注的是,在金融领域,新引进的中豫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等7家基金机构,管理基金规模达到了258亿元,进一步增强中原科技城创新金融能力,为科技企业创造更多的对接融资机遇。